新闻动态
LCD投影机和DLP投影机终极PK
- 2011-10-25 11:47:55
-
使用寿命长短,主要是看灯泡寿命,在这一点上我们只需要直观的比较性能参数即可,分辨率、对比度、亮度也是一样的。
我想着重谈谈决定电影动态画面表现力的DLP技术和LCD技术的特征、区别以及适用环境。
DLP技术和LCD技术一直是坛友关注的焦点,为了早日抱回小爱,我也花了不少精力研究这两者的差异。
我的结论是,LCD投影机更适合家用。虽然都说DLP投影机亮度高,更清晰,但只是更适合播放静态画面。如果看动态画面经常会出现影像轮廓
后面跟着的一圈彩色小点点,比较影响画面效果。基本上DLP比较适合商用,例如在大会场里面播放幻灯片之类。
相对而言LCD投影机无论在色彩饱和度,还是在动态画面表现力上,都更适合家庭影院。
LCD和DLP投影技术又分为单片和三片式,LCD投影技术目前均以三片式为主(因此业界广泛称之为3LCD技术),DLP则是以单片式最为普遍,三片式多用于价格昂贵的高端应用,如数码剧院。
首先我来解释一下DLP(单片式)技术的成像原理。
DLP技术的核心元件是一个有成千上万个微小镜面组成的DMD元件。元件上每个小微镜可以偏转正负十度,用来控制将画面需要的颜色反射到银幕上。内置灯泡发出的光,通过一个叫色轮的高速旋转装置,分解出红、绿、蓝、白四种颜色,顺序投射到DMD元件的小微镜上。当画面中某一个像素点需要红色时,画面对应像素点的微镜倾斜,将红色光反射到银幕上。其他像素点上的颜色的成像原理也是一样。
DLP技术使用反射成像,对光的利用率比较高,可以使画面亮度参数达到较高水平。但是受小微镜倾斜速度以及色轮转速的限制,画面容易产生彩虹效应。这个问题很难至今无法彻底根除。
接下来再说说我钟爱的3LCD技术的成像原理吧。
3LCD投影机,采用红、绿、蓝三原色独立的 LCD板。就是说,当灯泡发出的光经过三棱镜分色后,分解出红,绿,蓝三原色,每一种颜色的光
通过邮票大小的独立液晶板,产生单色图像,再通过棱镜的三色合成,在投影屏幕上投射出全彩的图像。三原色同步而非顺次投影成像,因此不会产生彩虹效应。
它的优点是,可以分别地调整三个原色通道的亮度和对比度,投影效果非常好,能得到高度保真的色彩。我们更多的是追求色彩的艳丽饱满,因而3LCD技术无疑是明智选择。即使在比较棘手的黑阶问题上,层次表现力正随着第七代液晶版的诞生,也被有效的解决。
还有常说的格栅问题,已经在第五代液晶板技术中解决了。目前的第七代LCD技术,在sRGB色域上比DLP具有更大的优势,拿我的小爱爱普生TW1000来说,它的sRGB色域就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34%。
我们公司租赁的投影仪,全部为3LCD投影仪,因此成像质量和可靠性都非常高。
比较了DLP技术和LCD技术成像的区别和差异后,就很容易理解哪种成像方式可以更好的表现动态画面。
另外我觉得LCD技术毕竟盛行多年,技术也相当成熟,而且DLP怎么说都是后起之秀,心理上还是觉得价值好几万的东西,还得买个技术成熟的才放心。
LCD投影机的生产厂家主要Sony、Epson、NEC、三洋和三菱等等。液晶板一直只有Sony和Epson两家公司具备研发和生产能力。至于3LCD技术,
EPSON比较领先,以前SONY和EPSON还有的一拼,但是后来SONY不生产3LCD技术的投影仪了。
最后再来看看功耗。3LCD投影机通过3片液晶板和其他必备的光学组件,对来自灯泡的光持续投射,因此对于相近额定亮度,3LCD投影机较单片DLP投影机使用的灯泡功率更低,
LCD :D6+Crystal Clear Fine(水晶高清) 0.74” 1080P
亮度 :1200 ANSI 流明
对比度 :12000:1 (动态), 提高了自动光圈(Auto Iris )
变焦比 :手动 2.1倍
镜头移动 :上下:0.96;左右: 0.47
颜色处理 :10 bit (全部), 新模/数转换器 & 图形处理芯片
色空间 : 134% sRGB (115% NTSC)
数字接口 : HDMI (Ver.1.3)
投影镜头 :高解像力和低光斑(Flare)
水晶高清技术:左侧为现有产品显示图像,右侧为使用了3LCD水晶高清技术后的产品显示图像
- [返回首页] [打印] [返回上页]